星空体育全站app洞见丨高端白酒“中场战事”据《2022中国消费洞察报告:新时代的消费走向与中国品牌之路》显示,202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4万亿元,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2021年,不同条线的化妆品销售额增长率呈现分化,更大的增长表现来自高端部分;奢侈品线%,高端线%;而这样的结构升级,同样发生在汽车、白酒等消费行业。
数据显示,当前,高端消费主要集中在26-35岁年龄段,这个年龄人群贡献了高端奢侈品消费额的62%。消费能力与人口结构形成共振,2020年中国消费主体人口中00后占13%;90后占17%;80后占16%;其他年龄段占54%,如何适应人们对品质、品牌的不同嗜好与需求,是每个行业保持和增强消费活力的重要途径。
在白酒行业中,不同层次的白酒也表现出不同的商业逻辑。如中低端白酒,消费对象主要是中低收入群体,消费目的以自饮为主,受白酒高酒精度带来的成瘾性驱动,更符合快消品的底层逻辑。对于高端白酒,消费目的以宴请送礼为主,喝的人未必买,买的人未必喝,更像是一种社交货币。
现代消费主义下,消费的形成已经不单单是生理层面的因素所决定,更涉及到社交、文化等复杂因素。白酒行业结构向高端化冲击,更不能简单地以高酒精度带来的成瘾性所判断,更应该考量高端白酒的社交货币属性。
近两年,消费者对健康观念越来越重视,再加上消费升级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趋向于“少喝酒、喝好酒”。从行业来看,明显的变化趋势是高端白酒的提升成为白酒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高端”二字在白酒行业其实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判断,主要靠人为打造。在这里,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是酱香酒代表高端白酒引领热潮?却不是浓香热星空体育平台、清香热?表面上很好解释:茅台的品牌引领以及对酱香酒的价格支撑。
浓香型白酒,有“千年酒窖万年糟”的说法,进击高端有一个限制:那就是窖池。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意思就是指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的国宝窖池。新窖池需要慢慢养,至少30年以上才能生产出一般的高端酒,新入局者显然没有这个耐心。
另外,浓香型白酒讲究优酒率,有“掐头去尾,看花摘酒”的说法。浓香的最高优酒率约25%,这一部分可以做高端酒,其他的只能做中低端。五粮液当初杂乱的品牌线以及各种贴牌酒,对五粮液的高端品牌形象带来极大冲击,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要消化中低端产能,这对于想要入局高端白酒的企业来说显然是一个不小的弊端。
对于清香型白酒来说,问题在于缺乏产能壁垒,无法带来“稀缺性”。清香型白酒出酒率高,同样一吨酒,清香酒耗费的粮食更少,代表品牌汾酒曾因产能优势获得“汾老大”的称号,如今优势却成为了清香型白酒品牌进击高端白酒的劣势。
现代消费主义下,消费的形成已经不单单是生理层面的因素所决定,更涉及到社交、文化等复杂因素。白酒行业结构向高端化冲击,更不能简单地以高酒精度带来的成瘾性所判断,更应该考量高端白酒的社交货币属性。
从宏观层面来看,白酒同样受经济环境影响。比如业内的一个指标,人均月收入买茅台瓶数。从2000年到2020年之间,总体在3到4瓶,进入2020年之后,这个数字已经降到了2瓶以下。茅台相当于白酒价格的天花板,再加上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疫情常态化,未来白酒提价的空间或许有限。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白酒行业大致经历了两个完整周期:1995年至2003年、2004年至2014年。
前一个周期主要是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白酒消费市场活跃。但2001年白酒从量税政策出台,次年取消对上市酒企先征后返18%所得税优惠政策,酒企税负承压。
这一时期,高端白酒产品集中上市,以此降低税负的影响,国窖1573、青花汾、舍得、洋河蓝色经典及今世缘的国缘系列等,都是在这期间推出市场。
与上述周期不同,2020年—2021年酱酒扩能竞赛逐渐回归理性之后,去年底至今,白酒行业呈现出集中对产能加码,头部酒企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二线酒企汾酒、舍得、水井坊,三线酒企今世缘、口子窖、古井贡等陆续加入这场战局。
据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透露,2021年全年,白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完成716万千升,同比下降0.6%;销售收入6033亿元,增长18.6%;利润总额1702亿元,增长33%。
从数据来看,白酒产量在2016年见顶之后,已经连续五年处于下跌的状态。需求决定供给,相对应的是,2017年-2020年,白酒市场需求经历了四连降,分别下降12%、27%、10%和6%,2021年上半年才升了13%。
2月,今世缘抛出90.76亿元扩能投资。这家总资产130亿元、年收入60亿元左右的江苏区域酒企,计划5年时间再造一个今世缘。事实上,今世缘产能利用率仅47.06%(2020年报数据),放过百亿卫星之后,这家酒企并未收敛。
3月,五粮液在投资者沟通会上提出,十四五期间,预计投资200亿元,建设粮库、陶坛酒库等项目,产能提升1倍。仅从2021年上半年数据来看,公司设计产能14.16万吨,实际产能仅6.23万吨。
正在“潮起”的汾酒,在3月16日也抛出91亿元技改项目,项目完成将新增原酒5.1万吨,增加储酒能力13.44万吨。2020年,公司设计产能16万千升,实际产能12万千升,产能利用率75%。
产能利用率仅37.33%的口子窖(2020年数据),日前其推出耗资13.6亿元的退城进区搬迁大曲酒酿造提质增效项目,计划年产原酒2万吨。2020年,公司白酒产量、销量同比分别下降16.3%、19.1%。2021年,终于恢复增长,营收突破50亿元大关。
4月21日,舍得酒业也发布公告称,拟投资70多亿元建设增产扩能项目。该项目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沱牌镇,预计总投资70.54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1774.11亩,建设工期预计为5年;建成后,预计将新增年产原酒约6万吨,新增原酒储能约34.25万吨,年新增制曲产能约5万吨。
舍得酒业表示,项目建成后,在公司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年平均净利润预计达到13.17亿元,税后内部收益率23.30%,动态投资回收期8.96年。
当然,一定会有人在问,国内白酒产量连续5年下滑、消费需求逐年疲软。在这个时候,酒企争相扩能,难道不惧怕当下白酒市场消费的疲软无力吗?
首先,近几年白酒企业对中高端白酒产品频频提价,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五粮液的普五,汾酒的青花系列,今世缘的国缘系列,水井坊、酒鬼酒的内参等,均给予了不少的提价空间。
2021年,五粮液将52度第八代普五计划外价格从999元/瓶提至1089元/瓶,计划内价格889元/瓶,几乎已追平53度飞天茅台酒。
五粮液上一次提价是在2019年,普五单瓶提价100元,涨幅13%。2014年底,普五直接提价近60%。
这让人不禁想到2003年-2008年那五年,茅台酒出厂价从218元/瓶提至438元/瓶,五粮液普五出厂价从268元/瓶升至468元/瓶,当时两家企业因此打开发展新局面,盈利增厚。
中国酒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延才曾表示,高品质白酒不足国内白酒产量的1%,整个白酒行业的高端产能极度稀缺。
国内白酒行业不缺酒,但缺好酒。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对品质需求提高,意味着优质白酒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宏观上看,在这场愈演愈烈的扩能潮中,带来的是一场行业大洗牌。国内规模性白酒企业一直在缩减,2017年的高峰期有1593家,去年降至963家,行业加速出清。
产业越大,头部越强,竞争越充分,这是一个正向循环,将带动整个行业进入更成熟、更健康的发展阶段。
扩能潮并不会扭转行业产销下行趋势,按照分析研究,这是总量下滑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当行业向大品牌、大型酒企集中,在存量市场里寻找增量,2022年及以后对产品提质增效将成为主流。产能将会聚焦到中高端产品,竞争加剧。
对此,有分析指出,产能和储能优势,能够满足酒企现在的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产品溢价能力,也能够对酒企未来高端化竞争提供支撑。同时,对于扩大酒企的产区话语权、品质、影响力等也有促进作用。
目前白酒行业确实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但这种产能过剩主要是针对中低端酒、非名酒、非产区非品类为代表的中低端产酒。对于名酒而言,产能依然是稀缺的。在未来的酒类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上,一定是优势产能占主导地位,而那些非优质的产能、低端产能会逐渐被淘汰。
比如洋河,在互动易上,有投资者发帖称要给公司高管打负分。他的理由一是认为洋河股份对于投资者关切的问题几个月不见回复;二是和资本市场的沟通不够主动。
2021年8月,贵州茅台公告丁雄军接替高卫东成为贵州茅台集团和上市公司董事长;2021年12月山西汾酒正式宣告公司董事长更迭,60岁的李秋喜到龄退休,该职务由袁清茂接任;2月12日,宿迁市人民政府网宣布杨卫国接替出任洋河集团董事长。4月12日晚,剑南春发布重大人事变动和新管理团队任命,集团董事长乔天明不再兼任公司总经理职务,由其子乔愚并同时出任剑南春集团副董事长,主持公司全面工作。
如今在更加年轻的领导下,白酒企业们步子应该会迈得更大,会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局,我们拭目以待。
今年是中国名酒70周年,过去的几十年,我们的酒业经历了很多的起伏周期,但是我们也看到,每一次酒业都能成功穿过周期迎来更高更好的发展。
茅、五、洋、泸、汾、剑、郎等名酒的繁荣与崛起,带领了整个行业高速发展,茅台、五粮液在集团层面跨越千亿;茅台又在2021年成为首个营收过千亿的白酒上市公司;洋河、泸州老窖、汾酒等先后跨过200亿门槛,剑南春、郎酒、古井等在“后百亿”阶段仍保持着强劲增势。
无论对发展领先、追求更高目标的名酒企业,还是对加快步伐,真正想厂商一体、共享共赢的经销商,当下都是重要的提升和突破期。
酒是一个好生意,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是,最主要是我们要对行业有一个信心,对名酒有一个爱心,对事业有一个恒心,这样中国白酒产业依然鲜活,中国名酒依然鲜衣怒马,中国酒商依然意气风发。